EN

教师成长的“新教育范式”


能将学习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然后用适切的理论对自己的实践作出更富有解释力的表达。这是郭建珍加入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新网师”)后最大的改变。“如果你认同某一理念,就用行动去证实它的好。”如今的郭建珍有了改变的巨大勇气。

郭建珍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的语文教师,2017年9月加入新网师学习。过去的两年里,她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其中《小王子》《静悄悄的革命》《儿童的人格教育》对她的影响最大,“这三本书改变了我对儿童的认知,改变了我的课堂风貌,改变了我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

郭建珍说,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她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惜言”,以此警示自己做个“忍者”,管住爱说的嘴巴。通过这本书,她学会了倾听学生,也渐渐觉察到了儿童学习的真相。

2019年,郭建珍应邀成为新网师“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讲师,这是她的意外收获。实际上,在新网师内部,从学员中发掘培养课程讲师已成为一种文化。

每一位新网师学员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他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觅得了教育的一种诗意生存。10年来,从新网师里走出了一大批影响教师的点灯人。

海拔5000的学习赋能

10年前,新网师从“海拔5000——新教育读书会”出发,汇聚善于行动的理想主义者,潜心于理论探究和日常实践,致力于改变教师专业行走的方式。

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也是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起来的。他说:“所谓海拔5000就是用专业阅读的方法啃读教育经典,导向更高、更深度的学习。”自2018年担任新网师执行院长以来,他一直带领新网师的学员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新教育发起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将其称之为新教育的“吉祥三宝”。按照朱永新的说法,“专业阅读,就是要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发展,就是要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则是要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新网师院长李镇西曾嘱咐每一位学员,成长路上要坚持“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成为新网师学员就意味着一次漫长的登山之旅,也有人戏称为“去西天取经的成佛之旅”。与80后教师郭建珍不同,郭明晓则是新网师的“大龄学生”。她的学习之旅正如其网名“大西洋来的飓风”,疯狂而持久。

2008年底,50岁的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教师郭明晓第一次接触到新教育,有着近40年教龄的骨干教师突然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了”。

为了成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己,郭明晓主动辞去教导主任的职务,一心守候在一间教室里开始深耕。

在郭明晓退休前的最后5年里,1700多个日子,她没有停止过阅读、思考和写作,一直带领学生进行晨诵、午读、暮省,进行绘本共读,排演生命叙事剧,给学生家长写信交流。

与许多新网师学员一样,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是郭明晓成长的起点。每年,她都会以长篇的“年度生命叙事”来反思自己的成长。每读完一部经典著作,她都会写一篇总结性的论文。读完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后,她写了一篇《为何出错》,读完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她写了《行走在黄砖路上共读〈绿野仙踪〉课程分析》。郭明晓把这种反思性的写作称为“拽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的成长方式。“只有在写作中才能与作者进行深刻的对话,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将自己的过去变为通往未来的力量”。

为了完成新网师作业,郭明晓曾彻夜查阅资料,做文本解读。“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一次为理想而执着的追求。”郭明晓说。

新网师副院长童喜喜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郭明晓在新网师的学习:“无数文字资料、图片拍摄上传,经典著作的啃读,都是智力与体力的挑战,甚至堪称折磨!”

在新网师啃读、学习得不易,在郝晓东这里也得到了印证。他说:“新网师是这样的一个地方,通过一次次的课程挑战,超越自身,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取不到真经。”

遇见是因为精神尺码相同

在新网师的招生简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的“尺码”是:一、真正热爱学习。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之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负担;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躬耕课堂。二、真正热爱教育。从内心深处认同教育职业,并把教育作为此生生命意义之寄托。三、真正热爱生命。渴求生命的内在成长,希望从平凡抵达优秀,从优秀抵达卓越;愿意通过专业学习,获得职业尊严,探寻生命价值,努力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如今担任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的蓝玫,是2009年新网师成立时的第一届学员,谈到在新网师的收获,她说,最重要的收获不是专业的知识,而是日益清晰的人生方向。“我从一个期待环境改良的人,开始学着把自己改良成环境,从一个希望世界明亮的人,开始朝向把自己的生命努力点亮的修炼”。

临近退休的郭小琴因为“不想随随便便老去”,也主动加入了新网师的学习。在一次线下分享中,她说: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上新网师”,我会像回答“为什么吃饭”一样,这样作答——“为了活着”。

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说:“新网师学员都是生命觉醒的人,都有非常强烈的成长愿望,希望自己的生命开出一朵花来。”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遇到新教育,并成为新网师学员的李然然,是山东省汶上县义桥镇九华小学的教师。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所彼此不相见的学院里,多少人都有着同样赤诚的教育情怀,有着持续不断的输出与输入精神,他们令我感动。

每年新网师的开学典礼,朱永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寄语新学员。2016年的开学典礼上,朱永新说:“新网师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地方,老师与学生没有高低贵贱,能者为师,真理为师。新网师也是一个寻找榜样的地方,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高手在网师。

新网师的成立是朱永新推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一线教师需求催生的产物。

1999年,朱永新在阅读中被一句“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你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震撼,于是开始走出书斋,引领一线教师进行教育改进行动。“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说。

2002年,新教育实验的重要交流平台“教育在线”网站创办,被誉为中国教师的“网络师范学院”。2009年9月,新网师正式运行,朱永新担任第一届院长,面向全国招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长期、免费、专业的学术引领。

新网师是一个开放、自由、多元、丰富的教育思想交流和学习平台。其教学方式是高度网络化以及自主化的,学员完全可以通过独立学习的方式完成必修课程,采取“宽进严出”的管理思路。

聚焦知识、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聚焦自身成长,这“三聚焦”是郝晓东确立的新网师倡导的学习文化。新网师希望通过三年一轮的课程,培养出一批批拥有高度职业认同、理解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熟练操作新教育课程的卓越教师以及一批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研究团队。

为教师成长创造新的可能

新网师目前主要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员大量研读经典,进行案例分析,探究教育教学理论,破解教育教学难题,贯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引领学员达到高度的职业认同,实现完整的专业发展,最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网师一直坚持严格的学习管理纪律。“每学期淘汰200名左右不达学习底线的学员。”郝晓东说,“每年新网师都会清退大量没有学习痕迹的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正是有些人怀有功利之心而无坚韧之性。”

江苏省泗阳县幼儿园教师周娟是新网师的学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天阅读打卡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她还坚持写读书笔记,仅《改变教育的12个关键词》一书她就记录了7万多字。

郝晓东一直提醒新网师的学员“慢下来”,拒绝成功学。“今天,信息的获取太过便捷,诱惑也太多,新网师的学员需要沉潜,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他给学员们提出了三个警惕,即警惕虚幻的自我满足,以为输入许多,明白不少,但没有内化和输出,没有转化为教室里的生产力;警惕三分钟热度,刚开始还心潮澎湃,但没多久就“涛声依旧”; 警惕过度的人际交往,警惕寒暄问暖稀释了学业上的勇猛精进。

当谈到新网师与其他在线学习培训的本质差别在哪儿?郝晓东说,当许多培训重在传授教育之“术”的时候,新网师则是“道”“术”并重。“因为我们认为一个教师仅仅注重寻觅一招半式的方法技巧而忽视对教育理论的内在领悟,很难有根本性的提升;仅仅注重专业发展而忽视教师职业的认同,生命是不完整的,是很难持久获得内在幸福的”。

李镇西在寄语新网师学员时也提醒:也许有不少教师是抱着寻求“可操作性”的教育妙计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错了。新网师提供思想,提供理念,却不提供现成的方法。而且,越是具体的教育难题,其破解方法越具有“唯一性”,因而是无法复制的。

2018年新网师管理团队重组换届,新网师的课程和管理再一次迭代升级。他们致力于将新网师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未来名师的摇篮。“对于新网师学员而言,荣誉、职称、论文是我们学习中额外的奖赏,你的成就一定是建立在你所教学生的优秀基础上。”郝晓东说。

作为新网师的院长,李镇西的愿望是,让更多有纯粹教育理想的年轻教师,在新网师这个平台上获得向上的力量,并找到互相激励的志同道合者。

“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朱永新希望,新网师能够为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师范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国教师的自我研修和成长创造出一种新模式。他甚至希望,有一天新网师学业证明的含金量能超过许多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文凭,能够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身份证明。

《中国教师报》2019年09月25日第1版 版名:新闻

微信图片_20190823090209.jpg

冀教育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输入分数,一键匹配录取院校
  • 河北招生政策 挑大学 选专业 选科指导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