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所在
8月初,翼城县召开了2019年高考总结表彰大会,四套班子领导悉数到场,会议规格很高。该县对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
今年5月4日,在浇底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浇底学校。“无论去哪个乡镇调研,学校是他必去的地方。”在县委办工作人员印象中,这已是常态。
浇底乡是翼城县唯一一个贫困乡镇,浇底学校则是这个乡镇唯一的学校。全校从幼儿园至初中,一个年级一个班,是全乡10个行政村的孩子走出大山的起航之地。
2016年11月15日,在杨春权的倡议和协调下,翼城县绿牧德品乳业有限公司为浇底学校160余名师生免费送来了爱心牛奶。2018年年初,该县最偏远的西阎学校师生也享受到了这一待遇。直至今日,每个清晨的8 40,送奶车都会准时停在两所山区学校门口。
一次在浇底学校调研时,杨春权了解到一架钢琴因没有专业教师已闲置很久,他现场办公作了安排。5天后,翼城四中音乐教师刘爱荣走上了浇底学校音乐课的讲台,从那天开始,每个周二、周三,这个山区学校的校园里都会响起悠扬的琴声。而在西阎学校,不但开展了书法、美术、天文、历法、七十二候进校园活动,还开辟了全县唯一一间书法教室。
“不要小看这一两节‘音体美’课,一个时代的儿童生活状态,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一代人的精神气质。”在杨春权看来,这每一节课都不是小事。
“没有学校,没有交通和医疗,乡村就没有活力。一个没有活力的乡村谈何振兴?”杨春权表示。翼城1/3面积属于山区,县委、县政府为山区农村保留了43个教学点,每个乡镇至少都留有一所初中及小学、幼儿园。截至目前,浇底、西阎两所学校生源基本没有流失,全县生源外出率也从2010年的10%下降到如今的1%左右。
均衡教育让城乡学校实现“齐步走”
近5年来,翼城中学在高考中连续夺取了3个全市理科第一,先后有8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全县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从2016年的刚超50%达到如今70%左右,多年以来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临汾市前列,成为兄弟县市学习追赶的榜样。
自2011年以来,翼城县教育投入27亿元左右,占民生支出的23%。同时,该县还出台了《关于全面促进翼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举措。
——打破论资排辈陋习,不拘一格选聘中小学校长,同时破解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能上不能下”积习。
——大胆放权,部门设置权、副校长提名权、中层干部任免权等,全部放手给学校。
——实行教育联盟化、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联合、校际教研联片、教师合作联手、优质资源联网,从而使全县中小学形成了一个更广意义上的大学校、大教研组,全县城乡教育实现“齐步走”。
——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翼城中学65%统招名额分配到各初中,并对山区学校生源加大政策倾斜。
——坚持“强县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理念,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开招聘600余名大学毕业生,其中硕士学历140余人;新招聘教师均按照“面向农村、加强薄弱、学科配套、合理配置”原则进行分配;广泛开展包校支教、音体美支教、轮岗支教等活动。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策略。从2012年开始,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清华附中考察学习,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后,每年派骨干教师前去学习,邀请名师来讲学辅导,派高二学生参加清华附中夏令营活动,实现了全方位与国内一流名校互动交流。先后组织校长和教师赴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的30余所名校学习,还派遣1名足球教师到英国任教学习。
“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翼城县始终秉持的办学理念。”该县负责人表示。
“大教育”理念让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枝独放不是春。翼城县委、县政府坚持“大教育”理念,不断推进县域内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国防教育、特教教育、家庭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自2010年起,翼城县职业中学便实现了学生全部推荐就业。2016年,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与3所俄罗斯高校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新兴专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并4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国赛。
汉德园中学、星杰中学等民办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汉德园中学“低进高出”的办学质量,成为周边市县许多学生家长的首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坚持开放办学,多次组织参加国际教育展及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参加首届“世界教育前沿峰会”,推动翼城中学、汉德园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达国家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部分学校开设小语种教学试点,鼓励师生走出校门、走出翼城、走出山西、走出国门。
“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视野要宽,做事要实。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具备大视野和大格局,才能登高望远,谋求大发展。”在翼城县,这已成为共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翼城县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比如,今年高考奖励大会上,县委、县政府为高考达一本分数线的700名学生每人赠送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在正定》两本书;专门编制了《翼城县乡土教材》,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家乡认同感、归属感。该县还在里砦初中和汇丰学校开设创客教室,将人工智能引入校园,努力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坚持以“翼城,一个有戏的地方”为主题,深入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各学校均形成了以足球、篮球、跳绳、乐器、戏剧等特色的艺术、体育项目,学生个性、多元、全面发展。
教育是最大也是最长远的民生。杨春权和班子成员认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和文化自信、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人才强县等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育与翼城经济社会的相融共生、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