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聚焦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提升④
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生源流失更多指优质生源流失,虽然绝对人数不多,但影响较大,影响着人们对县域教育的信心。化解这一问题,需要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维护良好教育生态,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县中办学质量、提升县中吸引力。对此,全国一些县中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经验,县中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更需要从自身管理和办学方面寻求突破。
1
立足现有生源
提升教学质量
在现有教育生态环境下,县中吸引优质生源回流,需要立足现有生源提高教学质量,以学业成绩重塑社会信心。
针对许多县中优质生源流失的情况,县中提升的起点应当是基于现有的生源提升学业成绩。基于现有生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县中仍然可能取得成绩的突破性进展。多数成功的县中都是努力寻求学生学业成绩的突破带动生源回流,进而走向良性循环的。
目前,县中大多已经形成了立足多数学生现状的教学风格,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少数学生存在“吃不饱”的情况,教学的难度和强度难以加大。为此,一些县中通过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对少数“吃不饱”的学生设定一个更高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从而实现了学业成绩的突破。比如,可以在现行选课走班基础上,通过“虚拟班”“选择性作业”“学科导师”等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化补短。对于多数学生则要继续立足基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稳扎稳打求进步。而对于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坚持有限目标、降低教学重心,将教学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
县中优质生源不足与当地义务教育质量不高不无关系,针对县域义务教育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县中作为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县域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的质量提升。通过初中与高中衔接,推动学生整体化培养。县中应当积极主动从高中教育需要角度,帮助义务教育学校培训教师、推进教改和改进学校管理,在促进当地义务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中发展自己。
2
注重特色建设
提升办学品质
尽管县中办学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全国仍然有一批县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不仅学校充满活力,更为大批家长所向往,实践证明,县中提升不仅必要更有可能。目前看,这些比较成功的县中,无不是在一位优秀校长的带领下,凝聚人心、励精图治,全校拧成一股绳、坚守办学理想追求,久久为功、持续奋斗实现的。
曾经的县中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地方,充满了理想和高远志向,是青年学子怀揣梦想、为未来奋斗的地方。不知何时,一些县中失去了以往的激情,淡去了高远志向,少了奋斗和意志。在倡导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今天,县中更应增强使命感,注重精神建设,以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只有这样才可能承担起县中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成功县中的共同特征。
信心是由实力支撑起来的,提高县中办学质量、提升县中的信心,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从点的突破入手,从学校特色到学科优势、从竞赛到科技创新,寻求建立相对优势,这样的突破是建立师生信心的关键,切忌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县中提升需要凝聚队伍、激发士气、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些县中选择了结合当地条件创新课程实施,在科创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有的县中在实践方面取得突破,注重特色建设应该是县中提升的重要战略。
目前,许多县中缺乏学科带头人,留下来的拔尖优秀教师并不多,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深度教研,发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作用,汇聚个人智慧为群体智慧,每个人都要按照教研达成的共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每一层次的教学设计体现学校的最高水平。这是国内办得较好的县中的共同经验,也是解决优秀师资不足的主要措施,值得众多县中研究借鉴。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解决县中师资的缺乏和教学资源的弱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近年来,一些偏远地区的县中,通过与帮扶学校建立远程共同教研机制、建设与名校同步的网班等途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成绩上去了、更多优质生源留下了。一些县中学生面临知识面不足、经验经历欠缺的现实,但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县中师资、教学条件和设施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信息化手段得到改善。县中可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探索超越时间空间的合作,跨越信息鸿沟,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资源的均衡化。一些县中通过数字化模拟设备较好解决了办学设备条件不足的问题,很好地适应了新课程、新高考。
当前,一些县中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比较落后,更倾向于加班加点的苦教、苦学、苦练,这样的策略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的现实需要。为此,县中应当深入研究新课程、新高考,建立分类的升学预期并以此调整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概念理解与实践体验,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应用,努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这是提升办学内涵的关键措施。
3
改善和丰富
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新时代的高中生既关注未来发展,也关注当下校园生活的质量,改善和提升县中学生校园生活质量是提升县中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国内成功的县中,大多重视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注重校园活动,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关注时代、关注热点,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参与中树立理想;积极尝试新技术,引导学生在使用中学会管控。
在社会快速迭代变迁的今天,受经济社会发展限制,县域学校激励学生的方式仍然比较传统,更多从升学与职业发展方面激发动机。当今社会,学习很重要,但学什么、如何学更重要。为此,学校德育更应跟上时代发展需要,要立足未来社会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使命,志存高远才可能激发真正的内在驱动力。近年国内成功的县中,大多在激励学生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的成熟做法,他们将理想信念教育、意志教育、校园生活融为一体,形成整体的模式,实现了校园生活化的学生激励机制。
县中学生基本来自本县域,当地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影响,为此校家社协同育人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县中多数学生家长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指导家长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留住优质生源的关键,县域更重人情亲情,留住优生更需要家长配合,需要更多情感交流。县域经济相对不发达,需要学校更好弥补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足,并推动当地文化与文明建设。一些县中与义务教育结合,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县中通常是县域的最高学府,承担着提高当地教育质量、带动基础教育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得到县域领导与群众支持是县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一方面要发挥县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对学校办学的全面支持。目前全国各地都很重视县中发展,加强联系、争取政府支持是县中提升的重要保障。
县中发展的问题具有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提升县中需要充分理解县中困难的关键点,把优质生源的回归与培养作为重要切入点,从而有效带动整个县中的发展。这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更多支持,但更需要县中励精图治,向一些优秀县中学习,通过自己努力和运用外部帮助全面提升办学的吸引力。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1日 第05版
编辑: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