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馆藏2376册善本古籍、近4万册线装书、1000余册清末教科书已全部移入典藏馆。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史记(汉)司马迁撰明嘉靖4年震泽王氏刻本、陶渊明文集(晋)陶潜撰清影毛氏汲古阁写刻大字本、御选唐宋文醇(清)高宗弘历选定清乾隆刻本朱墨蓝黄四色套印本……4月12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古籍典藏馆挂牌,正式投入运行,公众得以观摩一批珍贵古籍。
人民教育出版社古籍典藏馆展出古籍。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馆藏65万册图书,其中收藏有线装古籍有3294种,40440册,藏书内容十分丰富,经、史、子、集、丛各类具备。此外,还有数万册的清末民国教科书。经过图书馆前辈们的甄别和遴选,古籍中明清善本有71种,2376册。
据介绍,目前馆藏2376册善本古籍、近4万册线装书、1000余册清末教科书已全部移入典藏馆。这些古籍、老旧教科书多则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少则也接近百年,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珍贵的国家文物。
王日春介绍,人教社典藏馆里,还可以看到有的古籍盖有国立编译馆、出版总署图书馆、人教社图书馆三个机构的藏书章。
人教社典藏馆展示的藏品。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对于这批古籍的来源,人教社图书馆主任吴海涛介绍称:“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原出版总署自国民政府南京国立编译馆接收并分配我社;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社根据教材编研需求自行大量搜集购置;三是少量个人的藏书捐赠,如原社领导戴伯韬就把自己收藏的数百册古籍捐赠给图书馆了。”
人教社的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有71年的历史。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古籍善本一直是和清末民国老教材、人教版及非人教版教材共同收藏在教材馆。出于古籍保护安全等考虑,近20年来这批古籍一直处于封闭管理,基本不对员工个人开放阅览。
2022年6月,为了给古籍创造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条件,时任人教社图书馆主任的陈兵在请示社长黄强同意后,向社里提交了关于筹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特藏库”申请报告。社务会讨论后,同意拨付64万元专款,在办公楼六楼603室建设用于保存珍贵古籍和清末民国教科书的专门馆舍。至2023年底,典藏馆基本装修完毕,定制了实木书柜,重新铺设了地板胶,购置了除湿加湿一体机、红外监控设备,更利于古籍的长久保存。
知名古籍版本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表示,人教社收藏的这批古籍在国内出版界是不多见的,多为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保存状态良好,版本较为珍贵,基本没有删节和缺卷,版本种类丰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典藏馆建起后如何管理和运维?吴海涛ƒ介绍称,这个馆未来有四大功能,一是收藏功能,将按照古籍保护的要求对这些藏品进行专门保护和收藏,为国护宝,一代代流传下去;二是展示宣传功能,这些典籍将成为人教社文化品牌的窗口,向国内外来宾展示人教社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研究功能,将为从事古籍整理研究、教科书研究的学者和机构搭建学术研究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四是创新功能,将为人教社古籍整理出版、文化创意等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选题资源。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