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时在幼儿园不爱和其他小朋友说话,回到家以后要不自己坐着,就不就在一旁摆动他的玩具。这让我们既安心也有点担心,担心他是属于内向的宝宝,还是属于说话障碍的那种。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没有生理方面的缺陷,只是害羞或是感觉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这样的宝宝大多数属于语言发育迟缓的类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和我们父母离不开关系。不信看看下面几条行为,你占了几条。
1、 家长少言寡语
想要宝宝说话需要适当地刺激和引导,如果爸爸妈妈本身就不是爱说话的人,那么宝宝能接收到的真人语言信息就会大幅减少,能提供给孩子的示范明显不足,宝宝的语言发育自然会受到阻碍。
2、 对孩子有求必应
妈妈和宝宝的心有灵犀有时并不值得赞扬,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语言表达。当宝宝有需求时,妈妈可以用一些疑问句来引导宝宝说话,比如“宝宝要喝水吗?这是水”之类的,而不是转身直接拿给宝宝。
3、 频繁纠正发音错误
爸爸妈妈作为家长,下意识地会对处于低等地位的宝宝发号施令或是不断纠正其错误。然而,语言发育初期需要的是孩子勇敢和自由地开口说话,而不是在父母的纠正发音中失去对说话的意愿和兴趣。
4、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前是要完全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3岁之后的宝宝每天看儿童节目的时间也要控制在40分钟之内。电子产品中的节目只能带给宝宝单向的语言输入,并不能像真人对话那样有双向输出的作用。
总体来说,孩子缺少的是语言刺激,而高质量的语言刺激只有抚养人才能提供,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不断调整育儿方式,找到最适合孩子发育特点的养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