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 放纵型心理 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2 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3 抑郁型心理 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4 迷茫型心理 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高考后如何调整心态? 考生篇 ■ 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娱乐时间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心理学教授赵俊峰认为,考生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疲惫,这个阶段要多补觉、多休息;考生要对高考有个心理预期,感觉能考上的,要结合兴趣选择学校、专业,感觉不理想的,是复读还是就业,都要考虑成熟,要为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心理学教师李晓建议,考生制定一个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娱乐项目,要合理安排娱乐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如将听音乐、运动、玩游戏、看书、学习英语等活动结合,既照顾了兴趣爱好,又增长了知识。 家长篇 ■ 要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做好心理疏导 赵俊峰建议,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既然成绩已成定局,考好考坏都不要再埋怨孩子;要引导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家长和孩子可以充分交流、探讨;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有经济能力的,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转移一下注意力,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建议,家长一定要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做好心理疏导。考试已经结束,回忆太多过去的事情只会增加考生的负担,因此要利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帮考生寻找一些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可以梳理考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引导考生找准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