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结束后,网友们都会自发地开始讨论,哪些专业能报考,哪些专业不能报考。毕竟“专业选不好,天天是高考”!任何一个关于选专业的帖子出来,评论立马就会网罗大学所有的专业……所以考生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理智的选择自己的专业!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高考志愿的专业应如何填报吧~
PART1 “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相信很多家长和考生在填写志愿前都会问:“现在什么专业最热门?”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来选填高考专业的考生和家长是非常多的。所谓“热门”专业,也就是那些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度高的专业。譬如,金融、外贸、财会、计算机等,多年来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之所以受到考生家长青睐,主要是因为考生和家长认为其就业率比较高,对应的就业行业环境好、待遇高。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热门”专业受热捧的原因更多是由于招生计划数引起的。因为全国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以上专业,招生计划数如此之多,必然在报考人数上蔚为壮观,俨然“热门”。
但这种“热门”专业的开设也给四五年后的毕业生造成了就业压力――“供过于求,就业撞车”。“热门”专业报考时,招生计划数远远多于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热门”专业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只能是部分人的“热门就业”。
这就不难理解有些省(区、市)公布的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会出现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曾经“热销”多年的专业。
热门专业不等于高就业率,而且热门的专业也并非一成不变,以前师范类专业一直是传统“冷门”,很多人不想当老师,不愿意报考师范类,但随着近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加上职业的相对稳定,已经开始有很多考生争相报考师范类专业。而随着能源战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以前一直身处“冷宫”的“农林地矿油”也在逐渐升温。
PART2 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不可否认的是,上大学选专业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填报高考志愿是否要考虑就业因素,答案是肯定的!但在运用“就业率”来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时,我们不能仅凭就业率的数字高低来做判断。
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生,需要拿到用人单位的报到证才算是就业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无论学生是打算自主创业还是将来做自由职业者,只要学生离校时向学校提供了一个今后的就业去向,都被视为就业率的统计依据。
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持续增加,很多大学把考研人数也计入就业率中,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隐性就业”。因此大学统计出来的就业人数里,不仅包括实际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还包括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的人数。
这个就业率数字并不能代表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实际情况,与人们对各类专业就业率的实际定位也有一定的差距。此外,考生和家长在参考就业率数据时,还需要注意到:并非某所高校的就业率高就代表着这所学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高。
并非统计出来某个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代表这个专业在任何一所学校的就业率都高。并非某个专业有了高的就业率,就代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高。
PART3 “录取分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各个专业录取分数有高有低,高校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基本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热门”专业。
因为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大多有“不能浪费分数”的从众心理,认为高分数就要报考高录取分的专业,如果考了680分能报最热门的金融类专业,绝不填自己心里更喜欢的物理学,最好录取的时候还是“压线录取”,这样就完全不吃亏了。
这种想法在考生和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但填报高考志愿不是做买卖,讲究钱物对等,考生选择专业,还要兼顾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
如果上大学后由于你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而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那再好的专业对你的人生发展也意义不大。
事实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只能反应报考热度的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专业好坏的依据。
譬如,生物工程在很多学校的录取分数都是名列前茅的,但由于国内没有比较好的生物工程产业圈,所以毕业生对口工作还是比较难找的,很多名牌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不得不选择出国留学“曲线救国”。
PART4 “高薪职业”对应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既有“前途”也有“钱途”,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专业的标准之一,他们经常会参照网上的一些“高薪职业排行榜”,以职业定位来筛选专业。
虽然我们也鼓励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将职业作为考虑因素,但仍需提醒家长的是,专业不完全等同于职业,不一定是大学读了什么样的专业,未来就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在实际就业中,当今社会上能直接从事和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能一次就业就到位的人也不多。
专业与职业联系紧密的多是些工科类专业(如土建类、航空航天类)和医学类专业,即便是这些专业,对口率达到40%就已经是非常高了,大部分专业的职业定位是模糊的。
例如房地产经纪人的具体定义就是在房屋和土地的买卖、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充当中间媒介的自然人和法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很多房地产经纪人是学房地产专业出身的。
而且同一个职业可能同时对应几种专业,比如很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从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到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工程学等,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宽泛。
再者,即使是大家认为的高新职业在不同行业内同样的职业待遇相差也较大。
还以人力资源管理师为例,在一些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待遇非常优厚,而在一些普通的小企业,这个职业的收入是比较低的。
所以说,好专业也不完全意味着高薪职业,只有吻合自己个人特征的,才能成为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PART5 专业名称看起来好的就是好专业?
千万不要只看专业名称就断定这个专业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小编无数次强调过。
比如有同学以后想当一名IT精英,选择了一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是读下来发现这个专业并非计算机类专业,而是一个数学类专业,主要掌握数学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等。
通俗说来,它与纯数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研究的是如何算得更快,讲究的是计算的技巧,注重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计算机只是它的辅助计算工具而已,与这位同学设想的计算机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相差甚远。
上述这位考生就是从专业的字面上去想当然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的是计算机的相关内容。
类似的让人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的专业还有很多,譬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既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技术类,而是属于工学里的电气信息类。
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毕业后多到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和研究等工作。
再比如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实际上是由档案馆专业更名发展而来的;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实则就是教育学专业。
很多新增冠以时髦专业名称的“全新专业”其实就是一些以前的专业根据时代的需要和专业的发展换上了新包装,用“新瓶”装了“旧酒”,考生和家长切不可“以貌取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专业真正学习哪些内容,培养的又是哪方面的人才。
PART6 名牌大学的专业都是好专业?
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只要能上名牌大学,读哪个专业都无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名牌大学里所有专业都是好专业。”
实际上,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都是业内水准最高的专业。
譬如,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选择北师大可能就优于就读清华大学。
另外,由于几年前盛行的“并校”热、“改名”风,很多“新”学校相继诞生,它们中不乏名校并入了三五所普通高校的,自然很多并入的专业实力也就比较一般。
名牌大学的专业不都是好专业,而有些学校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这些高校里的部分特色专业实力却不容小觑。
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北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实力都很强。
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能只盯着“名牌”二字,有名校情结很正常,人人都想优秀,但不能盲从随大流,看名气也要重实际。
考生和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去选定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如果一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其中某一专业非常的牛,这样的学校含金量也不低。
PART7 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是好专业,在其他学校亦然?
一个专业如果被认定为是某所学校的好专业,往往意味着这个专业是这所学校的王牌专业或是特色专业。
我们通常以“重点学科”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来了解一所高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差异可能很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专业实力上的差异。由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硬软件以及社会声誉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所占的地位不一样,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也有所不同。
如果这个专业属于这所大学的拳头学科,哪怕是“冷门”,也一定有市场,这个“冷门”的好专业往往办学历史长,在行业内认可度高,就会有对口的行业内单位专门冲着这个拳头专业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自然不愁。
另一方面,相同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其所学的课程、发展的方向可能差异也非常大。
比如说同样是“采矿工程”专业,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偏重于煤矿开采领域,但在中南大学,则偏向于有色金属领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动植物的基因问题,江南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发酵工程,二者研究的方向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
因此,对照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不仅要看这个专业在专业领域的地位,还要看专业内涵本身,这个专业内涵主要指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