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这个“起”就是开头。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要起笔不凡,先声夺人,如此才能达到让阅卷老师陡生爱慕之意而急欲“一睹为快”的艺术效果,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数。那么,如何“起”才能使开头“美丽”起来呢?
1.引议体
这种模板具体的模式是“引述材料+简析材料+提出论点”(有时,会将前两步合为一体或略去中间的简析环节),如此开头既会直接告诉阅卷老师文章没有脱离材料含意,又能旗帜鲜明地彰显文章的观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引言体
这种模板具体的模式是“引述名言+提出话题或论点”,即引用俗语、诗词、格言、人物言论、流行语等,并借势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或主张,引出下文。如此,不但显得语言精练、含蓄典雅,而且使文章富有哲理性、知识性、权威性和文化味。
3.对比体
这种模板具体的模式是“彼事物、层面或观点+此事物、层面或观点”,即把相对或相反的意思或事物、事物的两个层面放在一起作对比式观照,以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或观点更为鲜明,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比兴体
这种模板具体的模式是“彼物起兴+此物事理”,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所明之理。起兴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或以动植物兴,或以自然现象兴,经常和“比”合用,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强化观点的功用。
5.激趣体
这种模板具体的模式是“摆趣+激疑”,类似课堂上的激趣导入模式,即先摆出当下社会的某个热点或特定的事物、现象、问题、故事、矛盾,然后利用设问、设置悬念或倒叙的手法设置疑团,却通常不直接作答,启人以思,引人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模板示范
战机防护,看破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作文题材料中的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解难题,走上巅峰。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看来不起眼的山石,内里却可能藏着珍贵的玉石;外表美艳的罂粟,内里却是害人之物。事物的表象往往有迷惑人心的作用,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精准快速地解决问题。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1845年的一天,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两瓶化学试剂,找不到抹布的他随手抓起妻子的棉布围裙擦干试剂后放在火炉边上烤,只听“噗”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甚至没有一点烟和灰产生。舍恩拜嗅到了这起事故的实质,经过多次探索,无烟炸药的雏形就此诞生。倘若舍恩拜沉浸在烧掉妻子围裙的悔意之中,而没有探究围裙被烧掉的本质原因,他可能就会错过无烟炸药的发明。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逆袭成英雄。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逆袭拳台称英雄。我国著名拳手武僧一龙,刚开始比赛时屡战屡败,但他没有被失败吓倒,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失败的本质——自身抗击打能力弱。于是,他针对性地进行了抗击打能力训练。最终,在与德国拳手的比赛中,他把身体全部暴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让对手连打11拳,导致对手无名指骨折,然后,他后发制人,仅用3拳就击倒了对手,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查无,为保持文意,未作修改,编辑注)倘若武僧一龙不能从实质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就很难实现逆袭,他也就没有“中华第一武僧”之名了。
观本质者,洞若观火,停于表象者蒙尘。
塞翁不耽于表面的祸福,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遂;《河中石兽》一文中的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指导寺僧寻回石兽。正如西班牙作家巴尔塔沙在《智慧书》里所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上。”人心之浮躁,致使多少眼睛蒙上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未深入分析就盲目跟风,未摸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重要!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定能让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