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智力潜能很大,尽早开发无疑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应看到,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整体导向和内部结构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向,若不加以纠正,会影响整个一代的健康成长。主要偏向有智力厌食,给孩子的食物过多,什么都让孩子吃个饱,吃个够,这种过度营养使孩子出现排食和消化不良,甚至“厌食症”。在智力开发中过多的“智力刺激”,使之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产生对知识的“厌食症”。
即对求知缺乏兴趣,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智力的发展,与“益智”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推断结局会是如何,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又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例如因父母离婚、家庭关系不和睦等,智商的不利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弱视、听觉障碍、不良环境以及缩紧张等因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的发育,不能因为仅仅一次的测验,发现孩子智商低就灰心丧气。
更不可对孩子歧视或施加压力,父母于万不能把智能测验所得的智商看成不会改变的,更不能看作是对孩子的最终判断,它受环境、自身发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是可能变化的,目前的测智商有不少弊病,不可否认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因素。当前各地许多医院、学校、精神卫生机构等都开展了智能测验工作,有些测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培训。
因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有的已初见成效,的确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可以肯定,轻易给孩子下“智力低下”的结论:调查表明,我国14岁以下儿童中,非常聪明者只占总数的3%;智力中等者占96%以土,智力落后或低下者仅占0.8%左右,不少家长常用成人的智力水平。
或用同龄孩子某一突出的智力来对照自己的孩子,因而觉得自己的孩子样样都不如别人,不聪明、笨、智力低下等,这是不公平的,对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大的伤害,家长更不应因此而丧失信心,放松教育培养是不应该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1993年,全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研讨会上,一位医师忧心伸仲地讲述一个事例:凯凯是个顽皮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平时考试成绩,家长抓一抓、能达80多分,松一松就下来了,可如今上海有些小学要求学生成绩要达到90分以上,甚至100分。
于是教师认为凯凯是个差生,拖了全班的后腿,让他去测智商,是69;于是让他去上学校,凯凯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产生了逆反心理,拒绝看书写字,没办法,父母只好让他退学在家呆着。第二学年开学时,父母又送他去上学,可凯凯一看到还是上回的那个老师教他,坚决不上这个班。轻易给孩子贴上的标签,会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基至造成孩子在学校受歧视、受欺负,身心教育受到严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