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几个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值得深思!


2021-02-01 19:18  一线教师  浏览量:621

教师无法自然地得到人们的尊重,但确实应该得到尊重,于是国家确定了教师节;少年儿童权益理应受到保护,但确实保护不力,因此国家制定了法律并广泛宣传六一儿童节。

诸如此类的节日很多,理应受到重视却未被重视的问题,通过确立节日的方式,引起人们的重视,作用有多大,起码在国际家庭日这个节日上看不出什么来。

01

人人需要幸福的家庭

相信很多人刷到一线教师这篇文章时,应该还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在倡导什么!多是因为题目中“几个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所吸引,下面一线教师就来和大家分享这个节日的内涵和几个家庭教育的案例,供大家反思。

从1994年开始每年的5月15日被确定为国际家庭日。旨在引起大家对家庭问题的重视,促进家庭幸福,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人确实总是一味的要求家人要多挣钱,要求孩子考高分……家庭矛盾激化、成员压力巨大,何谈幸福。没有谁愿意生活在没有幸福感的家庭。

02

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福。对于家庭教育中处于劣势青少年学生而言,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各种教育理念、行为。

家家有个“唠叨”起来没完的妈

下面这幅图是百度搜索中的截图,可见排除不认识的“唠叨”二字的之外,处在第二位的就是“唠叨的妈妈作文”,百度的大数据还是比较牛的,可见很多孩子都想写这个主题,也都比较厌烦妈妈的“唠叨”。难道妈妈表达对孩子的爱只有采用“唠叨”吗?

每个妈妈心中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恨铁不成钢,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吗?一线教师认为只能徒增孩子的压力和厌烦的情绪。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需要尊重的权利,换位思考我们在单位中总被领导们批评:你看人家多优秀,你怎么这么笨,此时你的心里会怎样。我想无论何时你听到这句话时也无法激起你的斗志。

爱孩子,且不可变成了监督孩子,不信任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对孩子的陪伴,适可而止。万事想做好都要考虑一个度,过渡的疼爱会让孩子产生厌烦,过渡的陪伴等于“监督”,更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每天早晨必提醒孩子带齐文具、背好书包、认真听课……每天放学必紧盯孩子做作业……有数据表明,六成以上的孩子做事情时缺乏计划,半数以上孩子从来不做家务。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孩子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人际交往方面很被动,如果此种情况延续到初中、高中阶段定会对孩子的整体能力产生极坏的影响。

03

一线教师感言

国际家庭日,写此文也是一线教师自己进行反思,更愿每位读者朋友们也开动脑筋,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言行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父母的知识、学问、能力有高有低,但是我想这都不是我们逃脱自我反思的理由。学霸的家长一定是学霸,学渣的家长一定是学渣,我想谁也不会认同

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教育模式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特征鲜明的、独一无二的成长历程。多读书,获取更加丰富的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多思考,让自我反思促进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多实践,敢于向自己更是向孩子认错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教育言行,才能共创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f8356408235422c7e3db85b6b421cde7.jpg

冀教育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输入分数,一键匹配录取院校
  • 河北招生政策 挑大学 选专业 选科指导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