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考复习:现代文常考知识点答题技巧


2021-01-14 21:23  k12教学资料  浏览量:125

一, 记叙文:

(1) 标题的作用/好处/妙处: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5,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

(2)标题的含义:

浅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偏重文章的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偏重文章的中心,主旨,情感)阐述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背景(时间,地点)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的人物形象,

4,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

5,突出了……的主题

(4)修辞手法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 插叙作用

1, 补充了……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交代了……的原因

3,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 更加丰富。

4,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5,使文章结构起伏多变。

(6) 段落在首/中/尾的作用:

1、开头作用

(1)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2)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2、结尾作用

(1)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2)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旨。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

(1)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内容上:结合该段具体内容分析。

(7)分析人称的作用

答题角度:线索作用+人称的作用+内容(人物形象、主题)

人称表达 作用阐释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冷静。

(8)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情形+表现出什么(情感、形象性格、品质精神、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9)赏析词语角度:

本义+语境义+用法+(内容、情感、形象、品质、主题)

词语常见用法: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关键词语(动词\副词\形容词等)的作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

几种词性的常见作用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事)物……的特点(形态),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副词:准确贴切地写出了……,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强化了……情感或态度。

叠词:加深语意,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拟声词:运用拟声词XX,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流露出……的情感。

二,说明文:

(1) 说明方法:


(2)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以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的方位顺序说明事物,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多用这种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 从现象到本质:由某种现象说起引出本质内容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 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3)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有准确性、生动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某词能否换成/删去”答题法:

不能换(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将说明对象写出来)

议论文:

(1)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以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作用: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作用:A.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B.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法: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论证结构

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并列式: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二)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来烘托某一种事物。

(三)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可分为:分—总;总—分;总—分—总。

(3)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引用名言或者罗列事例/事实,引发读者的兴趣,引出文章的论点(将论点写出来)

f8356408235422c7e3db85b6b421cde7.jpg

冀教育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输入分数,一键匹配录取院校
  • 河北招生政策 挑大学 选专业 选科指导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