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高考填报志愿后,学生、家长,一方面充满着渴望,期待着早日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另一方面又担心进入不了理想学府。
面临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准大学生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孩子离家,父母失去生活重心,又该如何调整?
8月4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三医院中医心理单元负责人孟辉,针对以上问题,她为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高考失利了咋面对
问:高考后,来做咨询的准大学生,都围绕哪些问题?
答:近来门诊有很多准大学生来咨询,多数是因为高三后半年受压的情绪突然得到释放,想了解自己之前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要求医生帮助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有因为高考不理想出现情绪问题的。
有一个学生,知道自己今年高考考得不好,而且也不想复读,认为就算复读,分数也不会提高很多,且还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自身的压力、同学带给的压力、复读带来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及经济压力等。
他的父母却认为,复读是最好的选择,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重读一年吗?就算再考不好,也就今年这个分数呗!”
因为可能面临复读,他产生了焦虑。
问:有些学生没考上理想大学,该怎么面对?
答:高考的成绩会直接影响报考的大学及专业,如果成绩不理想,算是遭遇了一次打击。为此,学生很容易产生沮丧、抑郁的情绪,同时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随之而来的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消极、自卑等情绪。
此时,首先,需要接纳成绩,认可自己的分数,对成绩不产生责备、怨气、泄愤的表现;第二、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必要时由老师及家长辅助,认真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及水平;第三、果断的行动,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及方向,从容果断地制订计划,并立即执行。
问:面对孩子高考失利,家长该如何调整、帮助孩子?
答:高考后,家长也是身心俱疲,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的内心也很脆弱、敏感。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第一,要肯定孩子的付出,支持孩子的选择,三年的高中学习,对孩子来说是辛苦的,无论成绩如何,都是1000多天的拼搏“赚来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或许复读、或许走专科,都意味着孩子已做好决定,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和孩子一起衡量利弊、平等交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选择。
第二,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攻击性言语,父母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高考失利后,孩子的情绪已经很糟糕,这个时期避免给孩子造成二次压力及伤害,更加不能埋怨及抱怨或者发牢骚“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如何如何辛苦”,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和体贴。
考后如何释放压力
问:等待录取期间,考生该如何安排假期,释放压力?
答:每年高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会呈现出准大学生释放自我的“后高考模式”状态。
以往,考生可以和同学、家长一起外出游玩、放松,让压力得到释放,但今年疫情阻止了很多高考学生外出游玩的脚步,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外出游玩被限制,反而增加了与父母、朋友、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放松:与家人共享欢乐时光。可以利用父母及亲戚休息的时间,外出野餐、共同探讨一个话题,交流交流思想;学习新技能。利用这段时间,学学驾照、游泳、羽毛球等,也可以根据兴趣参加一些培训班,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做准备;重拾兴趣爱好:将过去的兴趣爱好捡起来,比如绘画、音乐、跆拳道、街舞等,让这些兴趣成为大学生活的闪光点。
问:高考压力很大,想让孩子好好放松一下,家长和孩子有哪些误区不可取?
答:备考状态时,孩子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高考的压力,让他们身心均处于虚弱疲惫状态,高考一结束,考生瞬间感到松懈下来,如同紧绷的弹簧突然松开,出现剧烈跳动一样,各种心理需求,也会呈现“井喷”。
这个时期,切忌过度的放纵狂欢,任由孩子唱歌、打游戏甚至包宿通宵。
狂欢可以,但不宜过度,家长要适时监管,避免出现醉酒、打架、伤人、睡眠节律紊乱、消化系统疾病等情况,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影响上学。
5个方式转换身份
问:上大学后,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上会发生哪些改变?
答:准大学生面对未知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丝不安及担忧。
第一、“佼佼者”的地位变化。昔日受师长宠爱、受同学羡慕的“佼佼者”,一下沦为新集体中很普通的一员,没有了往日的荣耀和光环,对比后会有心理的落差。
第二、学习方式变化。高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大学以主动学习甚至自觉学习为主,从泛泛而学到探究式学习,并且要有深度、独立思考,为此会出现一时不知所措,要会调整状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充电。
第三、生活内容变化。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的大学校区比较大,上课都需要骑车,除了学习,还有更多活动,如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学术研讨或个人创作设计等。
第四、社会角色的转变。高中时的心理和思想不成熟,大学要有全面的心理发展、思想培养等,职业方向要学着规划。
第五、思维方式的转变。高中还是孩子,大学则不同,要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和审视自己,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要有全面综合的分析,不能盲目冲动目光短浅。
问:离开家庭,步入大学,要独立学习和生活,准大学生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答:离开家庭、熟悉的环境,进入新环境,态度和行为都需要调整,使自己更加快速地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环境下的成长。
从心理上要做好以下准备。
生活适应方面。离开父母和亲人的帮助,从家庭单独房间到集体宿舍,不要嫌弃学校条件不如家里好,不要懊恼自己收拾内务,要充分了解南北方的饮食习惯、风俗习惯,学会照顾自己,制订花钱计划。
学习适应方面。上大学了,教育模式发生改变,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从高中班主任及家长管,到大学的“无人管”;学习内容变多了,如,必修课、选修课、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等,同时,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
与高中学习不同,大学后需要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中期及远期三阶段目标,最终完成理想及规划,大学的学习要有自制力。
人际关系方面。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汇聚一起,需要包容心,要学会团结协作,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应尊敬师长,有理有节,处理好师长关系。
问:孩子上大学了,父母失去生活重心,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转移注意力?
答: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要上大学了,父母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变化,哪怕再坚强,也会产生一丝情绪,父母会觉得家里空了,时不时总会关注孩子的房间、拿起孩子曾经使用的物品,睹物思人,还有的表现为焦虑、心烦、失眠、多梦。
这些可以通过坚持工作、规律生活来改变,或者与朋友一起散心、逛街,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告诉自己,孩子早晚都要离开家庭,建立独立的生活圈。
问: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咨询联系?
答:市第三医院心理援助热线电话12320,可以帮助学生应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处理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情绪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学业问题、交友问题等),缓解学习压力、考试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