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同事家喝下午茶,同事无意中提到我家孩子聪明伶俐会说话,在一边和我家小朋友玩耍的同事宝宝听到之后就哭了起来。同事赶紧去抱过来哄说:“静静也和小宝一样聪明呢”,静静恢复情绪后说:“我会背古诗了,还会讲故事,我爸爸又买了一辆车,我还去上奥数班,小宝没有是不是!”
看着女儿把事情一件一件拿出来地炫耀,一副一定要赢过小宝的样子,同事有点哭笑不得,跟我说她孩子就是要强,什么都不能输给别人,不然就闹脾气,根本听不进别人的优点。
我告诉同事这其实是正常的,当孩子们开始走出家门,进入人群中,有了社交行为,大家三五成群,有人带吃的,有人带玩的,那么互相攀比之心也就随之而来。
笑笑的芭比娃娃是最新款,我也想要。美美的进口零食很好吃,我也想要。小莉的蓬蓬裙很漂亮,我也想要。
...
看到别人的东西好,小朋友就也想拥有,这些不过是他们最原始的渴望和诉求,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攀比之心产生错误的理解,引导不当反而让孩子深受攀比的影响。
甚至有些时候,孩子的这种攀比之心正是家长带来的。那到底是什么造成孩子的攀比之心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原因——
过度满足,生活条件太好
01
现在的家长习惯娇养孩子,只要孩子开口想要,一般都会被满足,按照大人的想法就是——我们现在都是在为以后做投资,孩子不过是要点吃喝玩乐,我们还是负担得起的,就尽量满足他。
却完全没有考虑到,也正是因为家长无条件的满足,让孩子的攀比之心不断膨胀,等到有一天,他希望跟别人比豪宅拼爹妈的时候,你还能负担得起吗?
大人攀比心对孩子的影响
02
隔壁邻居的装修比我们好看,我们也重装一下。
朋友家的孩子同时学了3门才艺,我们孩子也必须会。
同事的衣服都是最新款的,我也要去采购一番。
...
试想一下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这样说,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这种环境之中,有怎样会不被影响呢?终归会有样学样,把攀比当日常。
孩子不知道这是在攀比
03
孩子的年纪还小,还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有些时候孩子羡慕其他小朋友拥有某些东西,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想要,更甚至并不是他们所喜欢的。
“松松你的变形金刚好酷啊”“这是最新款的吧?能不能借我玩一会”
“我的这几个玩具都借你玩,跟你交换两个小时”
而是因为羡慕这个小朋友因为拥有这样东西而被大家关注和羡慕,他们想要通过这样东西来获得同等的目光。
其实大家都是有攀比之心的,这是很正常的时候,比较可以使我们更积极地面对挑战,但超标的攀比心会衍生出更多的虚荣心。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信用卡负债、到处借贷,只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攀比之心出现时该怎么做呢?
不用大惊小怪,疯狂打压,而是要先去接纳
我们去斥责小朋友是没用的,即使是我们,看到别人拥有美好的事物,也会想要拥有,这是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赞同和共情。
之前小宝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新的滑板车,就跟我说“妈妈,方方有辆电动滑板车,我也想要”,这时候我该说什么?“人家有什么你就要什么,小小年纪也攀比,像什么样”这样?不,我首先是接纳小宝的情绪,跟小宝说“妈妈也觉得这辆车很酷,方方有,所有小宝也想拥有对不对”。
引导孩子想一想生活中是否需要
必须的东西,多贵都得买,不必要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花。这是规则,不能破坏。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默认购买,当孩子想要某样事物,别急着应下来,试着让孩子想想,这真的是他所需要的吗?
就像刚刚举的例子,小宝想要的那辆电动滑板车,我问他为什么一定想要,他告诉我是因为方方把它带去了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我就跟小宝说,那你是想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这个滑板车,这样很棒哦。
我们作为家长,虽然已经明白孩子这样是想要吸引其他孩子的关注,但是我们不必说出来,可以给孩子递一个台阶,把想要吸引小朋友关注故意说成想和小朋友们分享,既能让孩子听着舒服,又能引出下面的话题。
“看来你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的都很喜欢玩滑板车呢”“是啊,大家都让爸爸妈妈买呢”“但是小宝已经有一辆了,而且小朋友们都让爸妈买啦,就不用分享啦”
这时小宝才发现,相比电动滑板车,他还是更喜欢家里那部需要自己蹬的,这个东西其实不是必需品。
对于孩子各种层出不穷的理由,找准真正的原因很关键。家长不能想当然地给孩子扣一个“爱攀比”的帽子,也不能只是听信孩子的只言片语,我们需要做的是给足孩子面子,而不是打脸,然后再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孩子才能听得进我们的话。
把孩子的攀比心往好的方面引导
攀比心是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但同时也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美的心理。这个出发点是没错,毕竟只有孩子有想和别人斗争的想法未来才会有学习好、事业好的情况。但是这种心态,需要我们及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就像劝退了小宝想买电动滑板车的心后,我又对他说既然小宝对这些感兴趣,要不要去试试学习轮滑或者滑板,这两种都是很酷的哦。小宝去试了一下,就学了一年的滑轮直到现在,也在一些比赛上获得了成绩。
当孩子获得一些成绩之后,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不需要通过那些小事物来满足攀比心的,因为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获得更高级的成就感。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能记住,并且告诉自己的孩子:衣食住行的攀比只是一时,只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成就,才会让自己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