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连着千家万户,一直是两会的关注焦点。当疫情袭来,如何平稳推动复学复课、有序组织中高考,如何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如何打击“校园霸凌”,如何推动教育公平……针对百姓关注的一系列教育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破题”之策,回应社会关切。
1更公平的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做大
学区房价格攀升、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依旧是今年社会关注的话题。
日前,北京出台多项措施为“学区房”降温:今年“幼升小”,除近几年一直明确的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均不得作为入学条件外,城六区还推出了“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措施。此外,北京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网友@CJ輝Besos表示,把一般水平的学校师资水平提高,增加优秀老师待遇,完善学校硬件,慢牛式提升教学水平,这是根本之需。网友@动动拐也认为,教育应该公平化,减少贫富差距带来的教育资源差异。或许应该平衡学校的师资力量,对于薄弱的学校应该给予帮助。
针对教育资源公平,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建议,加强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把中国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教育资源通过电视去整合,通过广电的户户通,能够到农村到最边远的地区,并把所有的和教育相关的最好的资源集中到一个平台上。此外,他还提议,对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贫困学生应提供网络流量补贴,并逐步扩大到所有中小学生,同时推进对所有公益性学习资源提供免流服务。
2减负在路上: 建议重新梳理教育评价体系
近些年,中小学减负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很多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减负政策却一直难落地。校外负担则更重,一位名为“微笑天使”的网民写道:“初高中学生补课现象太泛滥,尤其是高中,很多学生都要在校外补课。”
日前,“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大规模实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正在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增加“生命健康”“劳动”两门课程。新增单列“生命健康”课程,涵盖生命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科学认识生命的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健康理念,认识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与接纳、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心理品质与能力。新增单列“劳动”课程,明确各学段劳动技能学习要求和劳动实践要求,培养当代学生奋斗、创新精神,切实落实五育并举。
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生普遍进入“云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健康问题。刘希娅代表呼吁,学校多开展体育课等户外活动,让学生们放松眼睛,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适当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学生长时间紧张用眼,缓解视觉疲劳;通过完善教师考核机制,让教师们更加重视学生的视力健康。
3守住底线: 拒绝校园霸凌,建议单独立法、细化惩治标准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祖国的未来,近些年仍有很多校园欺凌由于取证难、学校及家长袒护等情况而无法统计。
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表示,禁止校园霸凌,法律不能缺位,为此她今年带来了关于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的建议。
李亚兰在建议中指出,很多校园霸凌行为在性质上极为恶劣,但伤害后果并没有达到伤残鉴定标准中轻伤或是重伤“量”的要求,也无法对其追责惩治。她建议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如《反校园霸凌法》或《惩治校园霸凌法》。
首先,对校园霸凌行为作出明确界定认定标准,使校园霸凌与青少年犯罪、学生间嬉闹作出区分,使惩处有依据。其次,重新划定责任年龄,在刑责年龄的基础上,校园霸凌专项法律重点弥补对低龄霸凌行为的惩戒,可以采取依据年龄由大到小累计减轻惩罚程度等方式,涵盖对14周岁以下校园霸凌施暴者的惩治。最后,制定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更加细化惩治“量”的标准。根据校园霸凌造成的不同行为后果做出规定,进而明确是司法、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还是由学校进行纪律惩戒、家长进行协商处理。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信义集团董事局主席李贤义建议,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校园霸凌和学生欺凌逐步减少。具体包括建立专项治理校园暴力的司法制度、加强学校外围治安环境的治理、杜绝社会闲散人员通过任何手段达到对学校学生的控制,等等。网友@仙味Menu对此建议表示认同,并认为校园霸凌轻则让青少年变得沉默寡言,影响其性格发展,重则可能会让其有过激行为,如报复心等,应尽快解决。
4疫情中民办园自救难!如何拉一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关系我国亿万儿童健康成长。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民办园造成了严重影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多数按月或学期收费,疫情发生时有的还没来得及收取学费,但要照常承担各项开支,支出更大。还有一个现象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多半是响应国家规定和号召,已经从高收费转变成低收费了,但目前一些省份的普惠性政策补助尚未到位。虽然一些民办园多方设法,甚至改行卖菜卖烧烤自救,但总体上看,面临倒闭难关的民办园还是不在少数。
为防止民办园倒闭导致新一轮“入园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提出,希望多部门协同,适当加快各种审批程序。此外,应着眼长远为非普惠性民办园寻求出路。充分调研民办园、特别是非普惠性民办园需求,可以采取转普惠园、购买服务、征用场地等方式接手这些幼儿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也保住幼儿园的阵地,使其继续发挥教育服务功能。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民办园办园质量提升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加强对民办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加大对质量的监管力度,多管齐下保障民办园的办园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还建议,应该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借此强化政府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和供给的责任,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和财政保障。
5每一个中华少年, 都值得被教育的阳光照亮
教育领域中,一些传统视角中的“非主流”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也引起了较多关注。
目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仍然偏低,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因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导致的残疾儿童入学存在困难或接受教育意愿不高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呼吁,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政策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在海外求学的“零零后”牵动着许多家庭的心,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回国完成学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建议,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通过本科生插班生考试或者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好的未来。更好的教育,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协作,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百姓的期盼、代表委员持续的关注,正是推动教育不断优化的源源动力。期待每一个中华少年,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半月谈记者:张婉祎 策划:许小丹监制:孙爱东主编:王新亚责编:杨建楠校对:尤立(实习生)
来源:新华号 半月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