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中国当下的教育,正在发生"雪崩"。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20年国内高考人数高达1071万人,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还是很高的,有的省份能达到80%以上,本科达到40%以上,这是一组相当亮眼的数据。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2002年中国出生人口1641万,而这些人正是今年参考高考的主力人群,也就是说,还有600万人没有参加高考。
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接近40%的孩子是与大学无缘的,只有30%的孩子能享受本科以上的教育,前3%的孩子才可能考入985、211的名牌重点大学。
那么,我们需要接受一个现实:你的孩子大概率接受不到最优质的教育,终将是一个平庸之人!
可是,我们却用考清华北大的标准强迫着孩子,用杀鸡取卵式的方式,扭曲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想,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指路人,需要了解当下教育的现实与真相。
1
无门槛的高考提供了公平,但是也制造了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最重视的问题。因为教育兴邦、教育强国。
在我看来,国家重视教育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最大化的公平,保证社会稳定。二是为兴邦强国提供人才。
应该说,我国的高考政策,确实很公平。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高考,凭借自己的能力,争取想要得到的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现在中国的中上层人群,大部分都是高考的受益者。
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需要人才,但不需要人人都是人才。所以,高考制度其实是一种选拔,把最优秀的人选拔出来,给予最好的教育,为国家建设做人才储备。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直接导致了竞争愈演愈烈,引发了教育恐惧,这种恐惧不断地向高中、初中、小学传导,最终引发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社会越焦虑,教育越扭曲。扭曲的结果就是全社会向"分数"看齐,唯有分数才能证明教育的"有效性"。正是这种焦虑,催生了上万亿规模的教育市场!而那些教育企业又故意制造更大的焦虑!
应该说,高考是当前教育焦虑的源头,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与教育资源之间的供不应求,是产生焦虑的环境推手。
这是每一个学生面临的或者即将面临的政策现实。
2
学校和老师的目标是"工作任务",而不是 "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说它是科学,因为教育背后的规律是脑科学、学习科学、心理学等一系列的科学,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规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长为专业人才、专家人才。但,教育从来不是大统一的,而是极具个性化的。
说它是艺术,因为教育是受太多的因素影响,而且主要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实现的。语言是很难衡量的一种传播、沟通和思考工具,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性。
然而,现在的学校,其实是一个流水线的加工机构,假设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所以,学校现在的教育方式就是,用相同的内容,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标准,教育和训练所有的学生。
学校和老师,作为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他们的目标会偏向"考什么就教什么"。对于教育的规律,他们会选择性视而不见。
学校和老师其实是教育体系中最没有话语权的,因为绑架他们的是整个教育机器。上有国家政策和高考的压力,中有学校的绩效考核和同事之间的竞争,下有家长和学生的希望和要求。
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教育现实。
3
家长本应是孩子成长的导航员,但是很多人选择了放弃导航。
教育已经成为中国人头顶上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养老)之一,然而,作为承担教育责任的家长们,却依然选择自嗨式教育――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这是一种无知!
具体体现:
毫无差别的选择了"高考"作为教育目标;永远只用考试成绩衡量孩子的成长;以生存为目标的教育,却很少进行生存实践;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生生就变成了保姆;家长想让孩子成为的样子,并不是孩子想成为的样子;家庭教育的问题,经常变成权力争夺,争论谁说了算……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一般经历以下阶段:放纵快乐期(6岁以前),辅导狂躁期(小学),痛苦迷茫期(初中),爱怎么就怎么样期(高中以上)。
对于社会的教育焦虑,家长们即是焦虑的制造者,也是焦虑的受害者。
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对教育的无知。
实际上,家长作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我们需要严肃的对待教育这件事,需要拿出时间来学习关于教育的基本常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发现孩子的需求,学会做孩子的人生教练。
如果,我们不去学会教育的规律,道听途说,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你的孩子也不会得到最合适的教育。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有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这,只有家长才能给予!
针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其实都是教育,应试教育只不过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而已。所以,本着培养孩子的素质,训练孩子的应试能力,才是每个家长应该做的事。
4
孩子,教育最应该被重视的人,却成了最被忽视的人。
教育的对象主体是孩子,可是,孩子本身的特点、成长规律、成长需求却被忽视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个大一统的模式,不需要知道孩子个性化的东西。
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三类需求。
一是生理成长的需求。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这一类的需求,并学会自己搞定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是所有教育里最重要的东西,叫做生存。
现在,这一切全部让家长给包办了。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极其普遍。
二是心理发育的需求。
心理成长是基于脑发育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家长的无知,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健康全凭运气。
什么意思呢?运气好的呢,是因为家长性格好,不容易生气,很少用极端的情绪,影响孩子。运气不好的呢,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体罚,从而心理上受严重打击,导致自尊水平低下,人生难有作为。
在只关心学习成绩的背景下,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实际上,孩子心理健康才是学习好的基础!而且,心理健康甚至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为了孩子,建议每一位家长都要学点心理学!
三是知识获取的需求。
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学习知识,就主观地以为孩子肯定能学会学好。实际上,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习背后的动力。
学习动力就是好奇与兴趣,没有好奇与兴趣,光靠父母的打骂体罚,学习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所以,你看,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单一事情。
因为人是一个复杂事物,所以,教育也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对于复杂的事情,我们家长要做的,其实越简单越好,而且,教育学家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用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
总结
教育现实就是这样残酷,高考依然是横在孩子面前的一座高山,学校和老师给予的教育只是帮助孩子提高分数,真正的素质教育依然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好在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应试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素质。
有一种幸福叫"看清透了生活,依然热爱生活"。
有一种睿智,叫看清教育的真相,还依然能做好孩子的指路明灯。
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