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开学日期未定,许多大班孩子的父母不禁着急,眼看孩子还有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届时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生活方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可是现在“宅”在家中,该准备什么才能帮孩子顺利、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呢?
为此,我们邀请了特级教师为家长朋友支招,让您在家也能有方向、有重点地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
解春荣,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幼儿园
明晰幼小衔接关键点
幼小衔接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在此阶段,家长一定要重视影响孩子以后发展的四个关键点:一是养成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二是支持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三是在亲子阅读中培养能力;四是亲子共同养成自省的能力和习惯。只有把握住这些关键点,孩子才能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在家长的支持、引领和陪伴下发展得更好!
理性看待“超前学习”
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学拼音,读写汉字,甚至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都是典型的小学化教育倾向,百害而无一利,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和过早厌学。所谓幼小衔接,绝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孩子心理、习惯和能力的衔接。只要孩子有积极的入学愿望、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到小学阶段完全没有问题。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强调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对于汉字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家长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让幼儿感受汉字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比如,在家中、大街上、商场里、图书上、电视节目里都会有汉字,家长可以让孩子猜一猜、读一读。在吃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一分,算一算,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等。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中时时处处孩子都会获得汉字和数学方面的经验,而且还会主动运用这些经验,这样自然而然就做好了入学必备的认知经验的储备。
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也就是让孩子愿意上学,对做个小学生很期待。家长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做到“四多”。
多夸,多夸孩子进步了,长大了,增强孩子当个小学生的信心。夸奖要有针对性,表达出孩子哪里做得好,比如说:“你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你真的长大了”“你能把小任务完成好,真是越来越像小学生了”。多听,多听孩子对小学的认识,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多带,疫情过去之后,多带孩子到小学去看看,了解小学环境。多讲,多讲小学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
帮助孩子做好“习惯准备”
入学习惯有很多,包括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完成任务的习惯、独立自主生活习惯等。习惯是在反复体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培养方法是“三少一勤”——少唠叨、少批评、少指责、勤体验。少唠叨、少批评、少指责能够避免孩子出现消极情绪,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勤体验就是增加孩子在多种游戏和实践中体验的机会。
家长在家可以结合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
倾听习惯以数字接龙游戏为例(一个人先说4个数字,下一个人接的时候要重复上一个人说的数字,并且在增加一个数字,然后以此类推),这种游戏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家长们还可以进行水果接龙、家庭用品接龙的游戏,看到什么说什么,练习倾听。
阅读习惯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开始的时候选择那些能够玩起来和用起来的书和孩子一起阅读,用游戏把孩子带进书中,养成习惯,比如《猜猜谁藏起来了》,我们看看都谁藏在书里边?看完后说一说都有谁?……一边玩一边学习,细细观察,形成阅读习惯。
书写习惯以正确握笔习惯为例,可以边说儿歌边强化:老大老二捏住笔,老三用力托住笔,老四老五不着急,乖乖就把身来倚。孩子一边说,一边就学会了握笔,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
帮助孩子做好“能力准备”
能力准备包含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专注做事能力、抗挫折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准备。
培养方法:“两挑战一发现”,大班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挑战,挑战之一是鼓励孩子挑战自己,让孩子有今天比昨天有进步的感觉,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另一个挑战是亲子挑战(需要说明的是挑战中家长要适时适当地示弱,让孩子有棋逢对手的感觉)。一发现,指的是发现方法,比如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做事的方法等,有了方法能力就会自然提高。
游戏示范1——看谁数得快。找来身边彩色小椅子,看谁能快速的说出每种颜色的小椅子有几把。谁说得快谁就赢了。逐渐增加难度。
游戏示范2——猜猜谁不见了。观察以上几把小椅子的特点,闭眼,去掉一把,猜谁不见了,互相来玩,逐渐增加难度(每一次说完了都要请说得快的说说自己有什么好方法)。
家长们不用因为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而着急上火,只要掌握好方法,让孩子有积极的入学愿望、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就能帮助孩子顺利步入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