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为什么表现越乖巧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越多?孩子都有自卑感


2020-02-26 17:35  教育思享  浏览量:399

为什么表现越乖巧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越多?

0e2442a7d933c895ad7a5b78e21136f6820200b1.jpeg

教育,是父母引导孩子,逐步认识自我和改善自我的过程,困难的地方在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差,如果缺乏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孩子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特别是从小看起来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特别善于揣摩大人的心理,在课堂上会思考老师喜欢学生怎样提问和回答;考试的时候会想着如何答题更符合批卷老师的喜好;就算是写作文,也会在脑海里琢磨老师喜欢读哪种风格的文章。

不可否认,“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喜欢多思考、多揣摩。那么孩子们都想这么多了,作为父母如果不去揣摩和理解孩子,又如何教育孩子呢?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在心里总是有所追求和向往的。正是这种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是坎坷艰辛,还是一帆风顺。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和有益的人生目标,就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喜欢揣摩大人心理的孩子,自我意识会很淡泊,他不会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要写出什么样子的作文;这样的孩子,一定有一对严厉苛刻的父母,让他从童年时期就学会察言观色、懂得取悦别人,却让自己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一笑一颦中。

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了,也只会随波逐流,甚至习惯被别人的喜怒哀乐左右。

这显然不是成功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天生就有一种自卑心理,而且这种心理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给出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感到自卑的孩子,会不断通过揣摩老师和父母的心理,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以此达到缓解和消除自卑感的目的。

这些孩子表面乖巧,心中却有城府,甚至让很多成年人都自愧弗如。事实上,不管是从小被溺爱的孩子,还是从童年开始就收到父母严格教育的孩子,都存在着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只为讨好老师和父母,让自己获得额外的照顾和体谅,甚至是荣誉和成绩,来抵消心中与生俱来自卑感的现象。

心理上的自卑感,和想被父母认可的野心,这两种情绪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儿童心理的两个特点。

孩子们都是这样,既害怕陌生人,害怕犯错;在学校和家里付出辛苦,又想得到大人的表扬和肯定。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既要小心呵护孩子的自卑心理,又不能揭穿孩子察言观色的情感补偿,应该做的,就是尝试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种种矛盾心理,替孩子分忧解难。

为人父母,除了板起脸教育孩子,也要适时衡量自己给孩子的爱是否恰当。如果孩子一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信且敢于表达,意识独立却又不唯我独尊,那他受到的爱和教育就是合适的;相反,如果孩子总是表面乖巧,却总是习惯察言观色、刻意讨好,那么父母给予他的教育就是有缺陷的,或是过于宠溺,或是过于苛刻,孩子的心理情绪和行为意识,才会在自卑感和虚情假意的纠缠中迷失,造成很多难以置信的教育问题。

世间最珍贵的爱,是无需费力去换取的。父母和子女的爱,也应该如此。

f8356408235422c7e3db85b6b421cde7.jpg

冀教育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输入分数,一键匹配录取院校
  • 河北招生政策 挑大学 选专业 选科指导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