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蛀牙,引出了一场被平和假象掩盖的“家庭矛盾”,却让我深思。
——鹿妈
文 | 北极有海
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
01
最近朋友和我说起一件事。
小孩子喜欢吃糖是天性,她的小侄女叶子也一样。
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各种酸酸甜甜、五颜六色的糖果,不给吃就撒娇耍赖撒泼打滚。
后来她的嫂子担心孩子吃多了糖对牙齿不好,就狠心让她戒了糖,每天严格控制吃糖的数量。
“这不是挺好的吗?”我说。
而朋友却无奈地告诉我:“但现在小叶子六岁了,我嫂子却发现她长蛀牙了。”
而且没想到,问题是出在了叶子的爷爷身上。
原来当时叶子在一开始戒糖的时候,总是会各种哭闹,这一哭闹,就有人忍不住心软了。
叶子的爷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迫于儿媳的坚决态度,积极配合,但背地里却和小孙女达成了合作。
他每天在接孩子放学的回家的路上给孩子买糖,在外面吃完再回来。
平时也会趁着儿子儿媳不在,见缝插针地给孩子买糖吃。
朋友的嫂子在得知原委之后,十分的窝火又无力。
窝火的是孩子爷爷无条件的宠溺,无力的是自己长期以来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
这件事情,往小了说,不过是教育意见没协调好,一时疏忽让孩子多吃了点儿糖;
但如果以小见大,积少成多,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漏洞,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有可能会对孩子之后的成长产生影响。
02
这件事情让我联想起知名博主papi酱之前发过的一个视频。
在视频里,papi酱倾情演绎了“妈妈在管教孩子时”,和“外婆在管教孩子时”的各种无形的斗争。
孙女写作业时
外婆:哎呦,现在小孩子真是辛苦啊,那么小就要做那么多作业,累坏了怎么办。
妈妈:我现在逼着裙裙学习不是为了她好吗?
外婆:你小时候要是好好学习了,长大有本事了,你家小孩现在用得着那么累的吗!
一血!
孙女边吃饭边看动画片
妈妈:说了多少遍了,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
外婆:没事没事我们看动画片,外婆帮你调到动画噢。你妈妈就是小气!
暴击!
孙女玩手机游戏
妈妈:不能再玩了,你已经玩了半个小时了。
外婆:我们裙裙玩游戏是要动脑的,益智的你晓得伐啦。你就是小时候漫画看多了脑子看坏了,连个游戏都玩不好的。
KO!
妈妈在外婆的不断暴击下,只能无奈望天。
诚然,作为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战线不统一,不仅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有时候甚至还有反作用。
1. 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马伊俐曾在《圆桌派》上公开吐槽。
有几次女儿在吃饭的时候,把还装着饭的碗倒扣在自己头上,马伊俐就让她把米饭捡起来。
有一次捡得不干净,马伊俐就打了两下女儿的小手心。
那天马伊俐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了这个事情,之后文章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你怎么可以打女儿!”
在马伊俐看来,孩子做错了事情,又正是讲不通道理的年纪,小施惩戒让她长个记性没什么。
但在文章看来,任何的严厉教育都是对孩子的苛待。
这种分歧不是个例,马伊俐曾公开说自认为是比较严格的母亲,但文章却也是出了名的“溺爱型”父亲,因此两人在教育女儿方面常有摩擦。
在家庭生活当中,养育孩子的意见分歧常常是家庭矛盾的祸源之一。
出现矛盾不及时沟通解决,有一就有二,小摩擦积累多了,战线崩塌,总有一天会爆发。
2. 坏人全让我来做了。
一个小有名气的博主曾经在微博上自述了一段经历。
她在店里等奶茶的时候,感觉自己挎包上的小玩偶被人动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妈妈不好意思地对她笑了笑,然后把小女孩拉倒了奶茶店外的拐角处。
妈妈跟小女孩说,不应该不经过别人同意就伸手摸人家的东西。
但小女孩不以为然,说又没把东西弄脏,这有什么。
两个人在奶茶店外吵了起来。
后来小女孩犟着搬出靠山:“你怎么这么多事情!爸爸都没有这么多事!”
有粉丝一语道破:
给孩子“上课”讲道理不一定会惹孩子讨厌。
但如果家长们战线不统一,另一方刚好是一个“甩手掌柜”——疏于管教,有应必答,那管教的一方就尴尬了。
多半会沦为“坏人”。
不仅仅是伴侣爱人,隔代教育也是如此。
一边收一边放,这边刚教育完,那边就紧接着各种花式哄。
想教好也有心无力。
就像我那朋友的嫂子,原以为孩子总算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没想到却是有靠山地阳奉阴违。
03
家庭教育产生分歧,首先受害的其实是孩子。
因为TA还没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也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在一期《妈妈是超人》的节目中,董洁的儿子顶顶坐在沙发上,说想吃猕猴桃,顶顶的姥爷马上起身,去给宝贝孙子削猕猴桃。
或许是这样的场景常有发生,董洁在姥爷拿削好的猕猴桃回来之前,就事先叮嘱顶顶:
待会儿自己吃,不要让人喂你啊。
顶顶听话地点点头。
很快,姥爷就拿了一盘切好的猕猴桃过来,并且十分宠溺地开始喂食。顶顶一看,姥爷都喂过来了,那就这样吃也没什么吧?
于是十分习惯地接受了姥爷喂过来的食物。
后来董洁出声制止,姥爷表示:你不喂他,他不吃的。
两人有片刻的争执不下。
这期间顶顶一直都在观望:到底该听谁的?
董洁无奈:你就放那儿,他不吃就不吃。
顶顶见状,才表示要自己吃。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董洁内心满满的无奈。
孩子的很多习惯和好坏判断,都是在成长懂事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的言传身教必不可少。
但如果家长的意见都不统一,那孩子就会感到很混乱。
我到底该听谁的?
而当孩子判断不出对错的时候,就会单纯地认为不骂自己不限制自己的人就是对自己好。
有一次看到一个男性朋友的朋友圈。
他过年回去逗自己五岁的外甥女,问她是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小朋友说,喜欢妈妈。
问及原因,小朋友回答:因为妈妈从来不说我,还给我吃冰淇淋。
朋友的心里顿时十分复杂,只能用一串省略号代表当时的心情。
小孩子会本能地向管理宽松的那一边靠近,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一样。
就像之前那位网友说的:
如果爸爸总是不管教育又充好人,孩子肯定更爱爸爸,觉得爸爸给她买玩具陪她玩,又不会骂她。
除此之外,长期的教育战线不统一,也很容易让家长的威信大大降低。
反正你们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那我随便听一听就好了。
04
如果在教育孩子方面发生了分歧,可以这样做:
1. 及时和家庭成员沟通。
在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里,向佐就遭到了郭碧婷闺蜜的灵魂拷问。
先是问“你老婆和你的爸爸妈妈的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你怎么办”。
又紧接着问“你们俩对小孩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时,你会怎么解决呢”。
两个问题一出来,就有人说:全是送命题。
但机智如向佐,半秒都没有停顿,就给出了答案,可谓是求生欲十足了。
“我觉得,大方向不要有错就好了。读什么学校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
因为对于孩子的观点,肯定没有说谁是绝对对的,我也有对,我也有错。”
在一个知乎高赞问答中,有人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也说:
“我孩子十一岁之前饭桌规矩就不是很好,每次吃饭我看到哪里不对就会当场指出来。
但爷爷奶奶比较宠孩子,舍不得说他,甚至我说孩子的时候,他们还会指责我。
所幸,后来经过沟通,他们让步了。现在孩子改变很多,也很乖。”
沟通就像一瓶万金油,从来都是消除矛盾改善关系的必备良方,家庭教育犹是如此。
2. 不拆台,不诋毁。
在《好妈妈不吼不叫》一书中,作者除了“沟通以求观念一致,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冲突”之外,也说到“即使彼此理念不同,也不要去诋毁对方”。
当着孩子的面去拆对方的台,不仅会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损害我们作为家长的威信。
如果是当面产生分歧的,那就当着孩子的面和解。
3. 大原则上要一致。
朋友也说,她的哥哥就十分支持妻子的教育方法。
虽然经常会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一个教育完之后另一个去哄,但大原则上从来都是统一战线的。
统一一致的大原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行为规范的准则。
曾有人做过一个很简单的实验。
他先是在没有保护拦的桌子上放了一颗小弹珠,任由弹珠滚动,弹珠很快就滚到下了桌子。
然后他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纸盒,再把弹珠放在盒子里去滚。
这回无论弹珠怎么滚,都不会再滚下桌子。
我们的孩子就像这颗弹珠,这个纸盒就是教育的大原则。
我们为孩子制作的“纸盒”,既让他清楚地知道了行为的界限,也保护着他避免因为“跨界”做错事情,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05
贾玲在小品《真假老师》中说:学校的教育缺少不了家庭的配合。
而在这里我想说,同样的,家庭的教育也缺少不了各个家庭成员的配合。
每一个步伐坚定的孩子,身后都有一队战线统一的家长。
这道战线,既是准绳,也是后盾。
既在他前进的路上,把握方向;也在他困顿的时候,给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