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承德贫困学子
白天上课,晚上自习,隔周实训,业余勤工俭学……从2018年秋季到2019年夏季,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张山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里忙得不亦乐乎。
张山来自滦平县的贫困家庭。2018年秋,他被成立不久的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录取。这所学校是天津市对口支援承德建设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5月,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2018年秋季,该校共招收新生237人。新生按照两地签署的帮扶协议,采取“1+2”形式上学,第一年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就读,之后两年在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就读。“学校免除了我的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张山说,他还获得了国家一等助学金,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
2019年9月,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共设有5个系12个专业,在校生达到2096名。据悉,学校一期工程总投资10.6亿元(其中天津市政府出资2亿元),占地446.38亩,建筑面积13.19万平方米,设计容纳在校生规模5000人。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提供职业教育品牌、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建设标准、师资培训等优质资源支持。
“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就业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毕业生学以致用,学校在专业设计上紧紧围绕承德“3+3”特色主导产业和京津冀知名企业人才需求,目前学院已与两家外资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训,10多个班被企业冠名。张山就读的班级是博世力士乐(中国)有限公司的订单班。张山说,他对成为该公司的一员充满期待。
如今,在天津市的帮助下,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职员工达910人,专业教师687人。自2018年9月招生以来,已招收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贫困生,3年学习成绩合格后,天津市将对接当地企业,确保就业。
建立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津冀两省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一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承德围绕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将强力引智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相结合,主动融入京津,积极探索教育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推动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和教育事业协同发展。
北京、天津不断加大对承德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天津投入75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承德市学校幼儿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两地50所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交流考察活动,22所学校间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助推承德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挂职干部团队的带领下,滦平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小学建成竣工。目前,该小学总人数12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儿童86人。
北京市借助“雨露计划”加大教育人员培训,扩大扶贫覆盖面。在承德滦平建立了“阿里脱贫基金——淘宝大学培训基地”开展电商培训;利用北二外、中央美院、北京对外经贸大学3所高校在承德建立6个助学助教基地;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学习培训,对口帮扶地区6名校长、34名教师先后赴北京进修;实施北京老校长赴承下乡帮扶工程,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委派4名老校长帮扶承德的8所初中和高中,帮扶时间3年。
支持校际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共享。2016年以来,承德市丰宁、滦平、承德县3所县职教中心分别与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区的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由承德市中职学校在承德招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实施承京两地分段培养,仅2018年就有220名承德学生受益。
同时,承德积极鼓励、引导贫困学生到京津职业学校就读。去年有281名贫困生到京津地区职业学校就读,有22名毕业生实现在京津就业。
承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承德将不断巩固深化与京津已有的合作领域和内容,积极探索帮扶合作新模式,创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建立长久帮扶合作机制,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记者尉迟国利)